這幾個月以來,我們接到許多幼兒園的邀約,幫學齡前的小朋友快篩足部與脊椎潛在的問題。上週末小編趁著耍廢的空檔,統整了一下物理治療師初評的數據,我們發現當前小朋友發生前足內收的比例,比預期的高出許多。雖然以前在醫院常常在看這類的小朋友,但畢竟他們就是有被家長發現異常,才會帶來醫院求診的。如今我們直接深入幼兒園幫一大群學齡前小朋友做足部初評,這樣的結果還真是令我們的治療師感到訝異。
許多爸爸媽媽們在收到我們提供的『足部脊椎健康初步評估單』後,打電話諮詢關於前足內收,畢竟這是一個相對冷僻的字彙。
一般家長在小朋友成長過程中,都會去注意小朋友足弓有沒有塌陷、腳跟在走路的時候會不會歪斜,但前足型態的發育卻常常會被忽視。所以小編稍微簡單整理以下資訊,提供家中有學齡前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們參考。
什麼是前足內收
前足內收,在學齡前小朋友中是很常見的。前足相對中後足的部位有向內偏移的外觀型態,我們就稱之為前足內收。
如下圖,正常的足形,後足的中分線的延伸線應該通過第二腳趾與第三腳趾之間。如果後足中分線偏移至第三腳趾,甚至第四腳趾,那就是輕度甚至中重度的前足內收。
此外,前足內收通常都是雙腳同時發生。
造成前足內收的成因
主要形成前足內收的原因,目前尚未明瞭。但是家族有前足內收的足部型態遺傳、寶寶在母親子宮內胎位不正,或是嬰孩睡覺姿勢不佳都可能使得您的小寶貝有較高的風險會出現前足內收。
前足內收會有哪些症狀
輕、中度前足內收足形的小朋友,通常都不會有任何的不適,大多都是爸爸媽媽們發現小朋友走路出現內八的步態、走路常跌倒,或是足形明顯的呈現香蕉般的向內彎曲,才帶小朋友到骨科或物理治療所詢問。
前足內收該如何治療
前足內收可分為柔軟型與僵硬型。柔軟型或輕微的前足內收,可藉具有前足外側契狀墊之特製鞋墊搭配良好的矯正鞋來幫助矯正。但嚴重或僵硬型前足內收就需要以石膏固定,甚至接受外科手術來調整。
除此之外,爸爸媽媽們每天幫小朋友的足部做足部的關節鬆動術與伸展運動,能更有效的幫助小朋友的前足內收矯正的進步。這是治療成功與否很重要的一環節,但很常被家長忽略了。
前足內收可以不理它嗎?
多數前足內收的兒童都不會有任何疼痛不適的抱怨,所以家長也不知道他的存在。
甚至許多爸爸媽媽們認為前足內收不是什麼大問題,小孩長大了就自然會好!大家不是也都這樣長大的,以前的人哪有閒功夫在管這雙腳,腳塌了一點、歪了一點,還不是一樣長大後照樣可以跑來跑去的。
嗯,僅說對了一半!1-2歲之前的確有機會可以自己好。
國外學者統計,大部分的前足內收的案例,在未接受任何治療的情況下,2歲之前是有機會可以自己回復正常足形的,但少部份前足內收兒童在兩歲之後還是會持續的維持不正常的型態,甚至發展成為僵硬性的前足內收形變。前足內收可能導致未來長時間足部的受力不正常,整個下肢、甚至軀幹在走路或是跑步的動態生物力學表現異常,可能導致急性的運動傷害、慢性累積性的疼痛。
一般來說,學齡前是最佳的矯正時期。
臨床上,很多上了國中、高中的女孩子來門診,反應自己的腳形彎彎的不好看,夏天不敢穿涼鞋等抱怨。當遇到這類個案,常常也只能愛莫能助,畢竟已經過了有機會矯正的年紀。
面對已經超過矯正年紀的個案,門診中教育她們該如何防範未來日子,可能遭遇的下肢足踝問題,已遠比不切實際的矯正來得更重要了。
前足內收會有哪些併發症
研究發現,被診斷有前足內收的嬰孩,會有較高的風險會伴隨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係指髖關節發育過程中的一系列病變,導致結構不穩定,影響正常發育。不過,這裏指的是有較高的風險合併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而已,大可不必自己嚇自己。還是交給專業的來吧。